实战第七步:数据分析思维驱动产品成长

感谢各位的同仁的催更,前面几篇,很多看官说对他们工作帮助很大,得到了很多的认可,希望我继续写下去,我又不要碧脸来继续更新了。

实战第七步:数据分析思维驱动产品成长

感情话,我就写这么多吧,还是聊聊正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篇数据分析的结构思维希望能帮到你。

前面几篇我大概讲了从产品调研到上线的一个全过程。其实对于很多新手以为这个产品就算结束了,在我接触的很多产品新人中,很多是“管生不管养系列”,需求上线后,然后就去迭代下一个需求。这样反复造轮子。如果一直是这样的过程那么和 SA(需求分析师)很像。

PS:需求分析师/需求策划其实也是很早就有的岗位,只是后来慢慢的更多企业更喜欢叫产品经理。因为员工更喜欢这个岗位,毕竟带了经理二字,导致很多人都是用岗位名称定义岗位职责,觉得自己在产品岗位上就是和 乔布斯、雷布斯等等一样的神圣角色。其实已经偏离岗位了。

产品上线只是开始,因为产品是否真的适合这个市场,是否得到用户的认可。这些才是关键。因为在一个商业市场中,产品只有得到用户的喜欢,用户的认可,才能产生更多的商业价值(变现)。毕竟开公司做产品是为了赚钱。不是用爱发电。

其实数据驱动产品是伴随着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如果不重视数据,那么你负责的产品到死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你也不清楚用户在上产品上的动向。

我们废话说了那么多,上我们本章的干货框架。让大家读起来有全文结构。

实战第七步:数据分析思维驱动产品成长

一、数据的本质

记住一句话,所有的数据都是基于用户在使用产品而产生的痕迹。然后痕迹的处理依靠严谨的数据计算口径。

这里就产生了一个关键的数据词:统计口径(有效数据的统计逻辑)

这个是一个很难学习点,很多产品意识到产品数据很重要,但是在进行提供给技术统计口径时,往往自己没想清楚逻辑,导致通过这个口径提取的数据不准,然后失去了业务指导建议。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产品访问数据,人数和次数都不进行区分,这样在进行功能使用分析就失真了。

二、数据的意义

2.1 业务层面

1.可以查看业务流程的健康程度,这个其实就需要提一下漏洞率这个东西(脑袋里浮现倒三角),查看整个业务流程中,每个关键漏洞是否达到预期。如出现异常就需要进行进一步分析。

2.除了看纯业务漏斗,那么还需要看用户的活跃数据,新增数据。因为这个是保证上面业务漏斗的可漏斗数。如果口子都没多少用户,漏斗下来肯定是更少了。

3.产品停留时长,可以分析出用户对产品的依赖程度,像抖音这种很多人每天都刷好几个小时,这种的用户活跃极高。越依赖越容易转化。(比如今年很火的抖音带货)

2.2 功能层面

功能使用率变化与健康度,上升或者下降,这种适合很多人重视这块,很多产品大部分时候是没办法或者没机会去把控整个产品的方向,更多的是在企业造轮子(迭代),既然做这些功能,那么就有必要去知悉功能的使用情况。这样也好证明功能是否有价值。

三、数据的分类

说了那么多比较虚的东西,那么说点比较实在的。数据本质就两类,行为数据和业务数据。

3.1 行为数据

其实上面写数据意义的时候也有提过,用户在平台产生的数据。可能有以下几类:

—用户基本数据:地区 、性别、年龄、姓名、……

—用户衍生数据:手机机型、运营商、使用时间短分布、……

—用户访问数据:功能点击人数、功能点击次数 、……

3.2 业务数据

—平台数据:新增、留存、活跃、沉默、……

—转化数据:支付人数、支付订单数、平均支付停留时长、……

根据时间维度对针对行为数据、业务数据,就可以得到对应的日、周、月、季、半年、年的相关数据。

大家看到的一些数据白皮书就是这么来的,比如外卖白皮书,XXX 地方的人喜欢点辣椒炒肉、XXX 地方的人更喜欢点夜宵……

四、数据的分析

上面列举的很多数据,在数据分析中,其实可以定义为原始数据(未进行任何变量加工的数据),将不同的数据进行有目的的组合,提供出有业务价值指引的数据分析。

简单举例(以大家熟知的电商产品为例):

  • 用户性别(行为数据)+商品(业务数据)=性别偏好产品
  • 用户年龄(行为数据)+商品(业务数据)=不同年龄段的人喜欢买什么
  • 使用时间段(行为数据)+商品(业务数据)=时间段偏好(中午外卖爱点什么)………

当上面的这些数据变量之间多维度,多场景的组合那么就可以得出很多对业务非常有价值的数据,然后这些数据后续可进行数据建模,做“千人千面”推荐模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数据的监控

其实很多人对这个还是很陌生的,当然一般的产品数据是不需要进行监控的,但是一些特殊的产品参数(与钱相关)的数据是需要进行监控的,比如:互联网支付、互联网小贷等等。

异常监控:套现、洗钱、资金路由….

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大家在日常进行微信/支付宝扫码支付的时候,其实数据就是被监控的。因为支付宝/微信本身不知道这笔支付是否是真实交易,所以会建立风控模型进行自动的异常支付拦截。(这里不展开讲,也不是本文重点)

简单说就是一个店铺在风控模型中,店铺日均笔数、日均金额都是有范围的。

比如早餐店,日均金额是 10 块。但是突然这家店铺出现了高频且整数的交易金额,系统就会进行判断这个是套现行为,会拦截支付端进行支付,商户端进行限制。(风控也是分等级,有提示风险,有限制交易)

上面这个例子就是数据的监控场景。

掌握数据驱动模型,方能驱动产品走向成功!

业界动态

浅谈用户运营中的用户分层运营方案

2020-8-24 8:51:23

业界动态

爆款教育短视频内容制作公式

2020-8-24 9:03:5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