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品助理、产品经理、高级产品经理到产品专家等等,产品狗的title进阶之路很长。
这其中从产品经理到高级产品经理之间算是进阶之路上的第一个门槛。很多产品工作多年还一直停留在产品经理这个title上,为啥?
——因为初级产品更多停留在执行层面,在实践中缺乏自己的思考和复盘,无法将自己的认知与想法融入到产品落地中,更多的还是在单纯的按照leader的要求在干活。
从执行者转变为思考者并成为产品落地的主动发起者,这是从初级产品向高级产品进阶的关键一步。
那么如何成为思考者或主动发起者呢?
——更多的还是靠在实践中的复盘与总结,遇到坑、挖了坑不可拍,可怕的是在填完坑之后继续挖同样的坑。
培养思考能力以及复盘能力,是对产品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法之一。
下面的三点思考,是最近产品落地过程中以及通过观察其他产品的日常工作,复盘总结得出。
一、对自己的模块/产品有清晰的认知和定位
对于系统复杂性较高的互联网公司,除了产品架构师,很少有产品能独立负责一条完整的产品线,更多的是将一条产品线按照一定的模式划分成多个模块,每个模块由一个产品负责。
对于负责某一条产品线中某一个模块的产品经理,不仅要对自己的模块有清晰的认知也要对整条产品线有清晰的认知。
不管你负责的模块是什么,一定是为整个产品服务的,产品的目标间接影响了你所负责模块的目标。同时,根据模块的不同,每一个模块都有自己的定位和职责。当对模块以及产品有一定的认知和定位,当老板提出一个需求时,才会从单纯的按照老板需求执行的执行者变成可以对老板需求进行理解并融入自己想法的推动者。
目标决定方向,边界决定功能。
整体目标决定了你负责模块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发现,要在哪些方面做出成就做出创新,边界决定了哪些功能由你来做哪些功能由别人来做。
作为初级产品的执行者,更多的是接收需求,落地需求;但是作为一个高级产品的推动者,更多的是定义需求,定义边界;哪些该自己做,哪些该别的团队做,让需求更合理,更符合团队的定位。
二、像PM一样做PM
PM = Project Manager = Product Manager,像项目经理一样做产品经理,很多公司在实际产品落地、项目执行环节,项目经理一职都是由产品经理承担。
项目经理的优势,是可以对整个项目的方向和进度进行把控,同时也对整个项目有清晰的理解和认知。
为什么说要像项目经理一样做产品经理?
对于多模块联动的产品线,一个项目落地可能涉及几个甚至十几个业务模块,作为需求发起方,如果对整个项目需要串联的每一个模块没有清晰的认知,那么很难保证项目在规则时间内上线。
所以,在做产品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在自己负责的业务内,要了解整体产品线的所有模块,在规划产品需求过程中,要站在更高层面去思考需求的合理性、需求的可实现性,而不仅仅局限在自己的模块中做“井底之蛙”。
同时,当主动发起项目需求时,也可以在项目遇到问题时迅速定位问题,不过多依赖外部的帮助去推动项目进度。
三、数据思维不只是说说而已
数据定义目标,数据验证目标,数据优化目标。
在产品需求规划过程中,无论是KPI也好、OKR也好,都是目标导向,那么目标如何定、目标如何完成、目标是否还有提升空间,这些都是基于数据来验证的。
不仅仅是数据产品才需要具备较高的数据思维,任何一个产品,如果你想向更高层面去发展,都应该主动培养自己的数据思维。
数据思维是不需要被提醒,将数据可以融入到日常实践中的一种习惯。当然,这种习惯在初期是很难养成的,经常在需求规划完开始开发过程中,才想起来应该需要数据验证下需求是否合理,或者在和老板汇报时,被老板问起是否有数据支持时,才想起来应该看数据。
把数据作为需求规划,需求提出过程中不可获取的一个环节,在规划需求前先问问自己:相关的数据是否有?能否通过数据验证需求要不要做?需要上线后能否通过数据验证需求是不是有效?上线后一段是否能否通过数据分析是否还有后续优化空间等等。
数据不是想起来时才需要,而应该是融入到产品规划、落地、优化的业务闭环当中。所以,数据思维不只是说说而已,要落地、要实践,才能真正培养数据思维能力。
从初级产品向高级产品的进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更多的是在实践过程中的总结与复盘,在产品路上不断的挖坑与填坑,并尽可能的不挖同样的坑。
记小忆,公众号:PM龙门阵,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OTA中后台产品经理。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