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运营:解析腾讯首款游戏是怎么运营的

4月11日,号称“腾讯首款AR探索游戏”的《一起来捉妖》宣布上线,仅用了5个小时便冲上了App Store游戏免费榜第一名,并且连续霸屏了十几天。

产品运营:解析腾讯首款游戏是怎么运营的

七麦数据

从数据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一起来捉妖》在App Store各榜单均名列前位。

其实,不仅如此,在应用宝、豌豆荚、360、小米、华为等安卓应用商店中,该游戏也一直保持游戏榜前五的位置,上线十几天累计下载量上亿!

在微博上,话题#一起来捉妖#共有24.4万的讨论和1.6亿的阅读。

产品运营:解析腾讯首款游戏是怎么运营的

这款游戏的核心玩法和16年火爆全球的精灵宝可梦Go极其相似(以下简称PMGO)。

都是通过手机屏幕,利用AR技术,形状各异的虚拟妖灵会出现在我们熟悉的生活场景中,玩家可以用“封妖灵珠”收服这些妖灵,然后对其进行升级,打擂等。

产品运营:解析腾讯首款游戏是怎么运营的

虽然这款游戏因为涉嫌抄袭而在网络上广被诟病,但现实中还是有不少玩家买账并乐于其中,甚至还有不错的口碑,并且依靠着人际间的口碑传播不断为游戏带来新的用户。

那么,这款有点“炒冷饭”的游戏,是怎么在腾讯的掌勺下重新火爆起来的呢?

抛开“抄袭”的问题不论,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讨论一下,在这背后又蕴含着的运营逻辑以及值得我们学习的运营知识。

一、资本驱导的高超运营手段

很多人说,这款游戏不是完全因为游戏好,而是这款游戏是由财大气粗的腾讯来做的。

不可否认,腾讯强大的资本的确为这款游戏的火爆助力不少,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明星代言+KOL紧跟+同系产品联动

腾讯请了贝尔、杜海涛、陈赫三位明星为主力,斗鱼上千名主播以及B站、微博等各路KOL做同步宣传。

腾讯系其他游戏王者荣耀、腾讯视频、QQ飞车都在其官微宣传。

产品运营:解析腾讯首款游戏是怎么运营的

这种靠钱砸出来的运营不是我们能学习的,不过很有意思的是,我们可以看一下腾讯请的这几个明星。

贝尔,一个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男人,与其探索的品牌理念不谋而合,杜海涛、陈赫又带有“肥宅”气质,与游戏受众群体相契合。总的来说,腾讯请的明星都是符合这款游戏的定位的。

2、着重突出社交功能

游戏依托微信,将社交做的非常好,回想2017年支付宝的《萌宠大爆炸》与这款游戏也极为相似,最终却以失败告终,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阿里也想做社交。

但是《一起来捉妖》这款游戏却打通了陌生人社交和现实社交的那堵墙。

  • 基于LBS技术

用户在地图上可以看到附近的用户并与之交流,游戏中的好友很可能就是住在自己楼下邻居,或者是跟自己是一个公司的同事,又或者是坐在自己旁边的桌子吃饭的路人。

也正是因为这样,有人说这款游戏将成为新的YP软件也不是没有可能。

产品运营:解析腾讯首款游戏是怎么运营的

  • 游戏中有圈子等功能

用户选择加入一个圈子后,微信会为圈子用户开辟一条绿色通道,直接将同一圈子的成员引入到同一个微信群,这也是微信前所未有之举。

  • 能将现实中的社交关系引入到游戏之中

除了上文说到的为圈子功能开辟绿色通道外,游戏还极力诱导用户分享至朋友的微信,致力于将用户的社交圈复制到游戏中。

这种对社交的重视和便利也卓有成效,有很多人就是因为朋友的安利才开始玩这款游戏,很多玩家在开始玩的时候也会带上好友一起玩。

2 新技术、新玩法,新体验、新内容

1)游戏的新技术、新玩法

《一起来捉妖》的技术模式是“LBS+AR”,这两款技术虽说都不是新技术,但LBS+AR的组合却是不常见的。

虽说我们以前通过支付宝、QQ等平台都接触过AR,但其玩法相对比较单一,并且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内容逻辑。

如今,腾讯将AR技术集成于基于LBS技术的游戏,也让用户能够更全面的体验AR技术。

新玩法方面,虽然说他的核心玩法依旧是沿袭PMGO的“丢球捉妖”,只对部分细节做了微小的创新和调整。

但是对于国内大多数玩家而言,因为锁区等各种原因,真正体验过PMGO的玩家并不多,所以即便这套玩法对于很多人来讲,依旧是新奇有趣的,充满新鲜感的。

产品运营:解析腾讯首款游戏是怎么运营的

这里的重点就在于新奇、有趣和创新,在于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内容生态与情感体验。

2)宏观的新体验

从宏观角度讲,我们面临着流量红利逐渐消失,用户注意力越来越难获取,内容更趋向同质化的大背景,最新数据显示微信公众号的打开率甚至已经低至2%。

这也难怪越来越多的自媒体人感叹,为什么公众号越来越难做了,我想不仅是受众的原因,整个自媒体生态已经固化。

老牌大号成了自媒体王国割据一方的各路诸侯,而我们小号就像是分散于各地的村长、土财主或者是白丁。

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做的不只是生产优质内容,更重要的是“创新内容”。

因为,你对优质内容的判断标准依旧来自于既有的内容生态,就像是你试图按照自媒体诸侯定下的规则推翻其同志,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我们要做的,是像拼多多那样的“边缘创新”。

提出让人耳目一新的“革命纲领”,这种创新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价值取向、内容形式、风格特色等等,就如“夜读”一样,在我们还注重优质图文创作时,就用几条音频就能吸粉数千万。

3)微观的新内容

这种创新要求下的宏观新体验在日常工作的应用就体现为微观的新内容,表现为:

能否为用户提供不一样的观点?

能否给用户带来不一样的启发?

能否提供看待问题的新思路?

能否挖掘出一个用户没见过而不是老生常谈的选题?

……

所谓“物以稀为贵”,这种“新”还体现在稀缺性上。比如说:这个时代,最不缺、最廉价的情绪,最稀缺的反而是理性。

纵观现在自媒体文章,大多延续了咪蒙的作风,大肆渲染情绪,从内容和语言风格到行文与结构逻辑,再到观点和价值取向,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在这个时候,如果你能保持理性,遗世而独立,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

如何着重挖掘自身特色,突出核心价值,需要每一位运营者深思!

三、高性价比的运营策略

1、多元素融合的游戏

除了最核心的利用AR技术“丢球捉妖”的玩法之外,还设置了各种各样的图鉴以刺激用户不断收集妖怪。

每个妖怪还有资质之分,需要玩家不断升级,设置有擂台,用户可以攻擂和守擂,以及基于微信的强大社交功能。

产品运营:解析腾讯首款游戏是怎么运营的

这款游戏运用了“AR+LBS+区块链”的技术、集成了“养成+卡牌+图鉴+战斗+萌宠”的玩法,附加了密切的社交属性,让用户在一款产品中体会到多个产品的乐趣。

这样为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做法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2、什么是高性价比?

我们过去一直在讲,运营自媒体,要讲究垂直细分,但从实践层面,很多自媒体在垂直化到一定阶段的适合都会陷入瓶颈期,甚至可能面临着“我越垂直,就越没有人看”的窘境,这个时候就不妨考虑一下“高性价比”的运营策略。

垂直化运营追求满足粉丝单一的内容需求,高性价比运营追求同时满足用户多方面的内容需求,与其既背道而驰,又不谋而合。

比如:@飞碟说

在内容上,涉及科普、时评、历史、汽车、心理、社会等多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

在风格上有既能幽默搞笑,又能严肃正经,同时三观极正、却还喜欢打擦边球;

在形式上,有图文、视频动画、漫画等形式;

在栏目设置上,开设了敢问敢答、心里扭蛋、史里有毒、碟报站、飞碟一分钟及矩阵里主讲汽车知识的的飞碟擎报局。

那么,为什么用户会关注这样一个号?

我想这跟它丰富的内容是离不开关系的,就像是以前人们会看报纸一样,是为了阅读而阅读。

这样高性价比的自媒体需要具备较强的媒体属性,就像是一个基于内容平台的媒体,而不像其他自媒体,像是在媒体平台上的一个“内容专栏”。

3、为什么要高性价比?

因为受众不是像马尔库塞所说的“单向度的人”,不是媒体的被动接受者,受众人群有着批判、自主选择的能力和权力,有着丰富的情感需求。

但同时受众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这种特质已然很明显,很多人订阅了很多公众号却不会打开,就是因为他的垂直化不够深入人心,虽然想扎心,但是扎偏了。

高性价比的运营模式避免了“在一棵树上”吊死的尴尬境地,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弱水三千,总有一瓢适合你饮。

那么有的人可能就会有疑问说,其他用户不是很感兴趣的内容是不是很多余?

其实并不会,那些用户不感冒的内容会被他们视作附赠品,只会感到超值而不是贬值,但这也对内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然更多的情况下,用户会觉得,虽然我只关注了这一个号,但却能以一当十,再也不会关注很多公众号并且没有欲望去看了。

总的来说,腾讯具备非常强大、令我们望尘莫及的打造产品、内容运营能力,这其中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

腾讯的成功源于“强借鉴+微创新+强营销+微优化+强社交+强氪金”的模式。

其高明之处在于通过细微的创新,实现最大的效益,而且这些创新优化的点还能恰如其分的满足受众需求。

但我们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不管腾讯游戏再怎么微创新,也摆脱不了模仿的痕迹。

对于我们自身来说,必须紧紧守住自媒体底线,拒绝抄,认认真真做内容,做创新的内容,做新奇的内容,做高性价比的内容。

文:知识提供者@运营公举小磊磊(gongjulei)

业界动态

如何把流量变成用户,社区团购利用社群做到日流水百万?

2019-4-27 20:23:31

业界动态

小红书推广,如何制定高效推广计划

2019-4-27 21:19:0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