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黑客》,副标为“创业公司的用户与增长秘籍”,简单来说,就是两个部分:“涨粉”和“刷屏”。
从目录来看,也很明确,第一章解释什么是”增长黑客“,第二——七章,讲“涨粉”和“刷屏”的6个方法论:创造正确的产品、获取用户、激发活跃、提高留存、增加收入、病毒传播,第八章就是案例集了。
书里分享了非常非常非常多的案例。案例之所以为案例,就是这个方法一旦使用之后,就不再管用了。因此,笔记里不会去罗列案例,更建议自己去看,去感受,光看笔记是木有用滴。
开始做这本书的笔记时,一翻开我一个字儿都想不起来它讲了啥,但往下翻,我发现几乎每一个提到的案例我都记得或依稀有印象。
这大概就是读书的意义了吧。
好啦,我们一起来理一理这本书吧。虽然这本书逻辑很明确,但是由于很多案例,因此还是会打乱重构来做笔记,按照我自己的逻辑。
一、增长黑客的崛起
哈佛商学院研究显示,在美国风险投资进入的初创企业中,有四分之三的企业最后会以破产告终。在国内,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7年,小微企业还不到3年。
什么是增长黑客?
这是一群以数据驱动营销、以市场指导产品,通过技术化手段贯彻增长目标的人。
他们都做些啥?怎么做?
职责:数据分析、用户获取、产品研发、文化建设、人才招聘。
增长目标(AARRR):Acruisition(获取用户)、Activation(激发活跃)、Retention(提高留存)、Recenue(增加收入)、Referral(传播推荐)。
常用手段:他们通常采用的手段包括A/B测试、搜索引擎优化、电子邮件召回、病毒营销等,他们日常关注页面加载速度、注册转化率、E-mail到达水平、病毒因子等。
定性分析:对事物的性质作出判断,究竟它“是什么?”
定量分析:对事物的数量作出统计,衡量它“有多少?”
数据分析就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互结合,不断验证的过程。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分析数据、验证或推翻假设,最终抽丝剥茧,逐渐接近真相。
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岗位:产品经理、产品运营、研发工程师、交互设计师、用户研究等。
特质:数据为王、专注目标、关注细节、富于创意、信息通透。
想成为增长黑客吗?这里有些建议
“你不可能从现在预测到未来,只有回头看时,才会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所以你必须相信,那些生命中的点点滴滴,将会在你未来的生命力,以某种方式串联起来。你必须始终相信一些东西——你的勇气、宿命、生活、因缘,随便什么,它们将给你追寻内心真正所想得自信,带你走离平凡,变得与众不同。”——乔布斯在斯坦福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需要的特质:热情、聪明、好奇、资源、影响力、心态开放、内心强大、一点点强迫症。
常用的工具箱:
Google Analytis:页面浏览量、用户浏览量、渠道来源、访客特征、访问路径。
Mixpanel:用户动态分析、单用户行为分析。
KissMetrics:用户行为背后的各方面数据。
UserCycle:统计分析、生命周期维护、分组实验测试。
Customer.io:用于分析管理产品声明周期中使用的邮件。
Optimize.ly:A/B测试的利器。
Basecamp:云服务项目管理软件,消息板、待办事宜、简单调度、协同写作、文件共享等。
风车、明道、Tower、瀑布等。
友盟:统计和分析流量来源、内容使用、用户属性和各种细分的行为数据。
面试需要的准备:
真正的增长黑客需要具备包括技术、产品、商业在内的专业技能,以及好奇心、创造力、职业道德、人脉资源,和成就伟大事业的战略思维与奉献能力。
1.如果我们的产品出现了某个现象(比如流量井喷或暴跌),原因可能是什么?你会采取什么方式找出问题所在?
2.你觉得我们产品最重要的特性是什么?
3.如果给现有产品增加一个功能,你觉得应该加什么?为什么?
4.谈谈你以往的成功案例?
5.如果想接触某个公司或个人,你能通过什么途径?
二、创造正确的产品
“当事情‘按计划’进行时,没有人会惊慌,即使这个计划是可怕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克里斯托弗·诺兰
这里,有这么递进关系的几个关键:需求、MVP、PMF、用户调研。
需求,催生产品的第一原动力
根据统计,产品开发中40%-60%的问题都是在制定需求方向阶段埋下的”祸根“。
1.需求是真实存在的还是伪需求;
2.判别需求是否属于刚需;
3.研究需求量是否够大,市场是否够肥;
两种方式:
①先估计目标用户的技术、消费能力、意愿预算,再把这些数字通过相乘等方式得出一个大概的数字,并与该行业或近似行业的公开报告进行比对验证;
②评估打算进入的市场,原本具有多少产值,而你的产品通过提供更低的价格、更长的使用周期等,能提升多少效率、节省多少成本,从而折算出相对于原产值的全新规模。
4.衡量需求的变现能力;
比如搜狗输入法,工具型产品的变现能力有限。
MVP:用最小化可行产品验证需求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化可行产品。
这是从《精益创业》里来的概念,《精益创业》是非常好的一本书,看过,但是没有很认真做读书笔记,以后补上。
MVP需要包含3个要素:
最小化可行产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价值假设,这款产品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二是增长假设,用户是否愿意为产品买单?
用户反馈:应当作为产品开发中决策的根据依据。
快速迭代:鼓励开发者尽快将创意呈现在用户面前,而不是沉浸在闭门造车的节奏中。
MVP的三大必备模块:
除了基础功能之外,
需要反馈渠道、官方公告、自动升级。
PMF,探寻产品与市场的完美契合
“世界上最好的公司都曾经脱胎于其他产品。你需要的是发现,让它进化成别的东西。”——Instagram创始人之一凯文·斯特罗姆
真正地浪费是在错误的方向大踏步地高歌猛进,走得越远,就越与成功背道而驰。
成功地执行一项没有意义的计划是导致失败的致命原因。
创业是一场关于适者生存的进化。
“没有市场需求”占创业失败20大原因的42%。
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道理,但是每一句都很有警示意义,所以就摘抄了出来!
PMF:Product/Market Fit,产品与市场相契合。
一些成功的例子:
- Burbn(地理位置签到)→Instagram(照片分享)
- Yelp(电子邮件的交友服务)→美版大众点评
- YouTube(视频约会)→在线视频分享
- Flickr(在线角色扮演游戏)→照片分享社区
- QQ(网络寻呼机)→社交帝国
- 百度(提供搜索技术)→最大的中文独立搜索引擎
- 盛大(网络虚拟社区”史丹莫“)→网络游戏
- 聚美优品(团购网站)→化妆品限时特卖
- 动网(独立论坛系统)→页游公司
- 六间房(视频网站)→直播平台
- 博雅互动(网络聊天室)→棋牌游戏
昂贵的失败:
“叮咚小区”案例:烂产品+铺天盖地地砸钱式推广=死得更快。
用户调研,行胜于言
这里,只有一句话:
不要问他们喜欢什么,而是看他们是否愿意为某项功能付费。
三、获取用户
“在现代商业世界里,当一个才华横溢的创造者是没用的,除非你能同时把你创造的东西推销出去。”
——大卫·奥格威
这一章就来到了激动人心的“涨粉”篇章了!!!
从微博微信公众号开始,“涨粉”成了众多新媒体从业人员悬在脑袋上方的一把闪着煞白亮光的剑,时不时折射着BOSS的眼光,闪瞎你的眼,提醒着你“涨粉”这个艰巨的任务。
咳咳,虽然所有案例的方法论用过之后不再奏效,但是指不定能灵光一闪其他的有效方法论呢?
“冷启动”
指在产品之初尚未形成完善的生态体系并能提供足够多可消费内容的情况下,从零开始导入第一批用户和制造内容的过程。
筛选种子用户
比如:
- Facebook,仅对常青藤大学的学生开放;
- 知乎,李开复、雷军等,严格的邀请和审核机制;
- B站,会员要答100题;
- 小米,发布MIUI。
警惕“产品蝗虫”:指那些产品目标用户以外的围观群体,他们往往并非冲着满足自身需求来使用你的产品,而只是单纯好奇的观光客、寻找项目的投资人或是来做竞品调研的产品经理。
很多高大上的增长方式,都是产品成功的后话了。前期多是又苦又累的脏活累活。
聚美优品试用美妆产品,并写体验,拍好看的照片上传…
Strikingly,专注于找到一百个“超级粉丝”…
有道云笔记,50个员工每天高强度使用,不断提需求和反馈问题…
Airbnb,上门为房东拍美照…
利用社交平台的流量
基于社交平台的游戏:
邀请好友加入就能获得游戏中的虚拟货币或稀缺资源,让点击一个简单的“邀请”按钮显得诱惑十足。
内容营销,打造持续输出的传播引擎
研究显示,消费者从接触新产品,到最终完成转化(下载、购买)之间,平均需要经过七次重复提醒。
内容营销:一种通过生产发布有价值的、与目标人群有关联的、持续性的内容来吸引目标人群,改变或强化目标人群的行为,以产生商业转化为目的的营销方式。
作用:吸引流量、培养潜在用户、劝诱转化。
注意事项:
- 1.知道你的目标受众是谁
- 2.打造一台内容持续输出的引擎
- 3.撰写耸动的标题
- 4.保证文章长度
- 5.鼓励受众参与互动
- 6.选择合适的发布渠道
搜索引擎和应用商店的优化营销
“如果你在谷歌上无法被搜到,那么你就不存在。”
应用商店的评分,最近几年App开始提醒使用中的用户去评分,越来越温柔,虽然我每次都选择“残忍拒绝”。
让用户排队,分批导入产品
当产品不是很完善的时候。
让用户排队,分批导入产品。
让用户付费,来筛选真正需要的用户。
用嵌入式代码和小挂件让品牌无所不在
“还没开始使用Gleam?”
让用户选择付费,or挂品牌小挂件/嵌入式代码,一般用户会选择后者。
撰写宣传报道
三个步骤:
- 1.熟悉产品
- 2.头脑风暴
- 3.谋篇布局
简要概述→话题时间→核心特色→主要功能→团队访谈→未来计划→有奖活动→转化引导。
别忘记地推
寻找正确的测试地;
使用易获得的地推方式。
别忘记海外市场
有时候,海外市场可能会是你产品的主要市场。
想起我原来的老板小欧大人(对,频频出现在读书笔记中)已经将目光转向东南亚市场了。
哈哈哈哈又想起了另外一个,其实并不能笑的案例。就是东南亚真的很多“操盘手”。
书里还提到了两种方式,第一种叫做“用数据抓取‘借鸡下蛋’”:“追TA”抓取某K歌软件的用户头像(640×640),虚拟用户互动;第二种叫做“捆绑下载”:比如豌豆荚的捆绑方式,就是我想要下载网易新闻,结果先下载的豌豆荚,然后它在后台默默再下载网易新闻。
emmmmmmmm,简直流氓。
而如今,这些流氓方式还有APP在用,真是见一个卸载一个。
四、激发活跃
“鸟不鸣,信长杀之;鸟不鸣,秀吉使鸣之;鸟不鸣,家康待鸣之。”
——日本谚语
涨粉之后需要干啥?
让粉丝活跃起来!
不然就要变成僵尸粉啦!
A/B测试
提供两个方案并行测试;
不同方案之间只存在一个变量,排除其他干扰因素;
以某种标准判定结果优劣,筛出最优方案。
《物种起源》中提到物竞天择原理,本质上就是在谈同一物种的不同变体经过外部环境测试后存留延续下的最优结果,也是一种A/B测试。
奥巴马选举网站,全家福>精心拍摄的视频;
《经济学人杂志》电子版59美元、纸质版125美元,电子版+纸质版合计125美元;
喜欢→喜欢、不喜欢;
华丽地变身→华丽地变身、残忍地拒绝;
鸡蛋灌饼是加一个蛋还是两个蛋?
降低用户的活跃门槛
QQ音乐的“锁屏歌词”,是程序自动将每一句歌词生成为一张图片,然后与专辑封面叠加,做出了一张假的“封面”,当音乐播放时,不断地更换锁屏界面上显示的专辑封面,就达到了显示歌词的目的。
真的是很厉害!!!
“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补贴策略
滴滴和快的的教科书式补贴。
直接送钱、送优惠券、分享红包,
将“补贴”这件事变得越来越优雅、多样化,也在不断升级中…
游戏策略
给人以游戏般的参与感和成功的激励,正是产品价值本身之外的另一重体验。
关键是:目标、规则、反馈系统、自愿参与。
我是很佩服做游戏的人,因为只要我开始玩一个游戏,都毫无例外地会沉迷,你可能不敢信,微信上的跳一跳都曾跳到半夜两三点,差点没把自己搞近视。
脚本自动化运营
微软的@小冰、豌豆荚吧的@贴吧神兽…
自动回复和人工智能,以后可交流可做家务的机器人会普及的吧。
五、提高留存
“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千与千寻》,宫崎骏
每一个都卸载过APP,比如我,卸载王者荣耀千百次…当然这个理由不是用户流失的普遍原因,如何让用户留住,这可是个难题。
用户为什么会走?
“一鸟在手,胜过双鸟在林。”
留存率=第1天的新增用户中,在往后第N天依然在使用的用户数/第1天的新增用户数。
1.存在程序漏洞、性能瓶颈
连接超时、卡顿、黑屏、网络卡顿、交互性能差、CPU使用频率高、内存泄漏、耗电过多…
2.用户被频繁骚扰
不必要的通知、出现在信息流中的广告、不符合个人喜好的推送、生搬硬凑的推荐话题…(微博)
3.话题产品的热度减退
玩家总是喜新厌旧的,一阵儿一阵儿的游戏风…
4.有更好的替代品
5.其他因素
游戏通关、设备遗失、需求不再存在、产品生命周期终结等
引导新用户快速上手
绝大部分用户是一群慵懒忙碌的聪明人。
公开社区平台总是会推荐关注10个人,让新人有物可看,有事可做。
优化产品性能
审慎地进行每一像素的开发,宁可麻烦自己,也绝不拖累用户。抱着这样的觉悟和诚意去用心做产品,相信一定能让用户感受到。
Facebook 和 Instagram 在低版本手机上的产品性能优化案例,放弃了很多很多以配合低端手机的使用体验,很是机智了。
可提供有损服务
刻意输出在品质上存在某些损失的服务,目的是以此牺牲换取其他方面(速度、稳定性、成功执行的几率)的优化。
基本原则:
1.发生问题时,优先保证核心功能的运转,非核心功能不可以影响核心功能;
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牺牲的特性越少越好。
社交维系与社交解绑
注销人人网的时候,总是会跳出来你最亲密的好友…于是,至今账号都还在。
反社交Same,将社交关系解绑,孤独但不寂寞。
唤醒机制
方法有:电子邮件唤醒、消息推送通知、移动网页唤醒应用等。
1.电子邮件唤醒
*提供奖励。
王者荣耀隔很久登陆,就会收到一堆奖励。
*告知进展。
有新的功能,新的界面等。
*个性化推荐。
Quora,总是给我推荐中国生活体验的内容…
*用户社交互动提示
有人关注,点赞,评论,私信等的推送..微博和其他很多都是这样做的。
Facebook,“有人在一张照片中圈了你”。QQ空间也用过此法。
2.消息推送通知
- 推送授权,要时不时申请
- 徽章通知,对付强迫症
- 本地通知,固定的提醒,游戏类适合
- 地理围栏通知,周边应用
- 图片推送通知,估计会被我直接写在
- 表情文字,最近经常看到,欺骗性太强
3.网页内唤醒移动应用
系统提示:必须先下载应用,才能在应用里点赞
六、增加收入
“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师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要求助于他们的爱他心,只要求助于他们的自爱心。我们不要向他们说我们必需,只说他们有利。”——《国富论》,亚当·斯密
为什么互联网时代会有免费的产品
首先,互联网极大地降低了信息的传播成本,这是免费模式的基石所在。
其次,产品通过互联网面向全球的海量用户,这进一步摊薄了边际成本,即使付费转化率较低,最终也总能凭借整体用户量与付费率的相乘得到一个还不错的付费用户总量。
再次,“免费”天然地对人们有着难以抗拒的魅力。
最后,在国内免费的策略似乎拥有比国外更非我的商业土壤。
免费模式有哪几种?
1.基本功能免费,高级功能收费的Freemium策略;
2.交叉补贴,通过有意识地以优惠甚至亏本的价格出售一种产品,从而达到促进销售另一种盈利更多的产品;
吉列剃须刀案例。
游戏免费,道具收费。
想起了诛仙,想起了神魔大陆,
当然王者荣耀也是。
3.三方市场的流量变现
“当你在使用免费服务时,你自己就是商品。”
Google实际上是一家“广告公司”。
4.开源代码的盈利可能
5.公司上市,或被收购
如何利用流量变现?
敢于掐断免费、仅留付费的前提,在于你的产品足够好到有源源不断的顾客前来光顾并且留下。
重定向广告:
意思就是,有个人不小心在淘宝搜了下棺材,从此他打开任何网站,广告位都在向他推荐棺材,满屏幕的棺材哈哈哈哈哈。
用互联网思维卖东西:
比如罗胖卖月饼。
变惩为奖:
1元买QQ会员→被官方发现→“拿什么拯救你,我熄灭的会员图标”+八折购买会员。
- 绝不责备用户
- 给予合理补偿
- 提供转化便利
建立商业智能系统:
- 数据采集和存储
- 数据可视化
- 极客精神
“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但却不知道是哪一半。”
——大卫·奥格威
关于变现这个话题,讲这几个点是远远不够的,有人推荐看《腾讯传》,我看过,力荐,有机会也做读书笔记顺便回忆一下。
七、病毒传播
“过去战争中的胜利者并不总是那些拥有最优秀将军和最精良武器的军队,而常常不过是那些携带有可以传染给敌人的最可怕的病菌。”——《枪炮、病菌与钢铁》,贾雷德·戴蒙德
又是激动人心的一章,教你如何“刷屏”!
衡量病毒传播的两大核心是K因子和病毒循环周期。
K因子=感染率X转化率。
用于评判病毒传播的覆盖面。
感染率是指某个用户向其他人传播产品的程度。
转化率是指被感染用户转化成新用户的比例。
病毒循环周期,是指从用户发出病毒邀请,到新用户完成转化所花费的时间。
首先应当尽可能减少用户的操作成本,如醒目的行动号召、方便的一键分享按钮、傻瓜式的下载安装注册流程;
其次可以设法增加用户的“紧迫感”,如24小时候就会失效的优惠券,注册后能立即收到的10元返利的承诺等。
“百度云网盘的支付系统疑似出现了重大Bug,所有付费套餐的价格变成了原来的1/1000,1毛钱就可以买一年会员,100GB最高等级套餐也只要5毛钱,快去抢福利啊!”
“迅雷会员今天活动的支付页面出现Bug,1分钱可以买180元的白金年卡,在发现之前,5000多张年卡被一抢而光,100多万元啊!抢到的雷友们你们太狠了,这样搞行吗?不过淡定,你们有福了,我宣布全部有效!看得起迅雷会员就是我们的朋友,只给1分钱也是朋友!请继续支持迅雷会员!”
借势营销的刷屏
对于这个点,案例本身不错,不过我认为品牌会讲得更好。《战略品牌管理:不要一来就搞事件营销好不好?》
阿里发布“去啊”,其他各大旅游相关平台跟风;
猎豹浏览器,春节抢票神器;
程序员闯关比赛,11月11日。
借助产品以外的手段
举了一个例子:追TA的整蛊微信小游戏。
瞬间刷屏胖友圈,狂揽几十万粉丝,很是令人羡慕了,但也是不好复制的。
注意三个要点:创意来源、生命周期、产品契合度。
挖掘产品本身的传播因子
在产品的核心功能上,挖掘产品的传播因子。
比如百度魔图:“谁是真正明星脸”、“明星夫妻脸”等,当时真的玩了,很欢乐。
用户刷屏的心理
- 喜爱
- 逐利
- 互惠
- 求助
- 炫耀
- 稀缺
- 害怕失去或错过
- 懒惰
这个,不就是《影响力》的内容吗?
对比一下: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影响力:我很认真地操控了你的思想和行为》
emmmm…书果然要多读,一通百通。
八、完整案例集
开篇说过,案例还是要自己看,不然被严重压缩之后,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但是之后的附录A,有一点内容是我想记录的。
增长黑客应当关注的常用指标
网站类产品常用指标:
- 页面浏览量
- 独立访问者
- 访问数
- 着陆页
- 退出页
- 跳出率
- 展现数
- 服务器打点数
- 转化率
- 停留时间
- 初访者
- 回访者
- 访问来源
- 其他属性:地域分布、系统环境、性别比例、年龄分布、学历分布、职业分布等。
软件及移动应用类产品常用指标:
- 新增用户数
- 活跃用户数
- 升级用户数
- 留存率
- 总用户数
- 单次使用时长
- 平均单次使用时长
- 使用间隔
- 转化率
- K因子
- 每用户平均收益
- 每付费用户平均收益
- 月付费率
- 生命周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