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分享了产品经理在做需求分析时应避开的三大指南,从避免满足所有用户、避免盲目追随用户反馈、避免短视或竞争扭曲产品自生长三个方面讲述了其中的注意点,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需求分析是每位产品经理最基本的职业技能之一,因为需求有来自老板、客户、运营、测试等等一系列需求。
这个时候就比较考验产品经理,想清楚做什么和不做什么。
想清楚做什么其实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决定不做什么。
本文作者结合日常工作经验,梳理出需求分析应避开的三大指南,希望对小伙伴有所启发。
一、避免满足所有用户
“less is more”、“大道至简”始终被人们提及,东西方也一直在崇尚简约哲学。然而,真正做到这个“简”却非常不容易。
因为每个人都是有欲望的,产品经理也不例外,谁都想自己的产品覆盖更多的用户群体,覆盖更多的用户场景,为公司带来更多的收益。
正是这种“欲望”,导致我们设计出来的产品臃肿,定位不清晰,也无法引起用户的共鸣。
在我的产品生涯中,曾负责过一次SaaS平台从1到10的项目,但因我们行业的特殊性,用户涉及到各行各业,如数据中心、工业、轨道交通、房地产等等,那么这个SaaS的大数据看板如何设计,才能满足这些用户的要求呢?
当时,我和领导最开始想过的是把各个行业用户关心的功能都放在大数据看板上,如数据中心关心设备的健康度、远程控制和能耗、工业用户关心设备能耗、项目能耗等。
这个版本在推出后,结果很多用户不买单,一是用户想要的东西我们看板给的不多;二是用户不想要的功能在看板上面也有,这样会分散用户精力。
我和领导进行了复盘,然后决定把看板的内容交给用户选择,我们前期做好用户调研,将不同的功能放在二级界面,由用户自主选择看板显示的内容;这样不仅避免了同质化,而且也有创新点。
这里可能会有读者说,这不是很简单吗,通过不同用户权限、用户角色就容易划分清楚,这没错,但是其并不适合我们前期的平台(具体原因我就不说了)。
而上面这个功能,后面也颇受用户喜欢,由他们自主选择看板功能显示,可以根据不同领导视察、项目不同时间段来展示用户想要的功能。
所以有时候我们可以不用那么“贪心”,定位好我们的目标用户,找到他们感兴趣的核心点,这样产品才有可能被用户买单。
二、避免盲目追随用户反馈
这条,主要针对群体是新人产品经理,因为他们初入这个行业,奉行“客户至上”的道理,默认“用户反馈”就是“产品需求”。
殊不知,这种没有经过思考“产品需求”,有时候不仅没法带来价值,而且还会打乱团队的项目计划。
为什么会导致上述问题的发生呢?
1. 第一:没有弄清楚这个问题是共性还是个性问题
“客户至上”是没错的,毕竟他们是我们的金主爸爸,对于“用户反馈”,我们理应去找解决方案。
但是前期我们首先要考虑下这个“用户反馈”,它是一个共性问题还是个性问题。
用户都是善变的,当我们满足一个用户的个性问题,其他用户会提另一个个性问题,我们是不是也要满足呢?
每个行业存在的用户需求很多,但有些用户需求的功能值不值得做,我们需要打一个问号。
所以,用户需求和产品需求之间是有边界的。
任何需求都有它的价值,但如果一个个性需求对应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解决方案,它的ROI会比较低,所以这个用户需求无法转化成一个产品需求。
2. 第二:用户提供的解决方案不一定是最优解
有一句话大家应该都听过:“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在工作中,我们不免会遇到好心的用户,他们不仅会告诉你他们的诉求,还会给你解决方案。
去年我在做智能硬件产品时,当时有一个项目,用户需求是温湿度传感器、智能面板、智能空开用同一厂家,因为这个项目用户对我们品牌(空开)比较信任,所以建议我们去找一些传感器和面板厂家OEM。
这个解决方案看似不错,但对于公司来说,不是最优解,因为OEM需要付出时间、人力成本、有一些产品还会涉及专业证书。
最后,这个项目我找到用户,了解用户想用同一厂家的原因,是为了方便后期维护及技术支持,所以我们的解决方案是拉着跟我们生态合作的面板和传感器厂家,一起签订了一份合作协议,他们提供产品及培训,我司提供售后同事,保证出现问题后24h内到达现场。
所以,针对用户提出的解决方案,我们要结合自己的角色进行思考,而不是用户说什么就是什么,挖掘用户背后的真实需求,从整体性去选择最优解。
三、避免短视或竞争扭曲产品自生长
有人说:“产品经理是生孩子,运营是养孩子”。而生孩子需要经历“怀胎十月”,但也会有一些父母提前结束这个过程。
当我们在做产品时,容易受到kpi、竞品和领导的干扰,如果没有一颗坚定的心,就很容易缩短产品的实现时间,从而扭曲了产品的自生长。
在这几年的产品生涯中,我遇到过这种问题,当时一款产品要求必须在10月份面市,从产品总监到产品经理都是背负着这个kpi。
因为我们项目用的都是竞品,所以10月份kpi是红线,然而我们研发却一直延期,为了完成这个kpi,我们强行面市。
虽然市场宣传起来了,但是我们很清楚,这个产品很多功能并未实现,其有一小部分功能脱离了用户的真实需求,后续可能会带来一连串的售后问题。
最后这个项目在其还没售卖前,我们已将功能补齐,但是这也留给我们很多思考的空间。
产品的发展需要时间,毕竟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如果中途强行结束,会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
所以当我们产品还在襁褓之中,不适合大跃进时,我们需要聚焦产品的阶段性目标,保持自身的理智与克制。
四、写在最后
最后,在跟大家做个简单的总结,三点在需求分析时应避开的指南:
- 避免满足所有用户;
- 避免盲目追随用户反馈;
- 避免短视或竞争扭曲产品自生长。
这几点主要参考《腾讯18讲》,顺带结合作者日常工作案例帮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感兴趣的小伙伴也可以去看看《腾讯18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