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谈一谈保持社群活跃的第二个关键点。之前我们说过,社群的主要运营目的是:聚集一群人,一起干一件事。那么为了保持社群的凝聚力,保持社群的活跃,除了要有清晰的使命感,还需要有固定的仪式化行为。
没错,就是社群的仪式感。
很多的社群之所以缺乏活跃,趋于平静,走向“死亡”,其实正是因为缺乏了仪式感。仪式感代表了社群管理者对于社群成员的尊重,体现了管理者的用心程度。
村上春树说:如果没有小确幸,人生只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而已。对于社群来说也是一样,没有凝聚力,没有仪式感,社群只不过是一盘散沙。
情人节需要一束玫瑰花,苹果每次发布新手机都需要开一场浩大的发布会,那些会给你带来期待的日子,都有固定的仪式化行为。
我参加过数十个社群,总结出一个规律,持续活跃的社群,都是重视仪式感的社群。
新成员加入社群,根本不知道在这个群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也无法形成固定的社群参与习惯,甚至会降低对社群的预期。
但是,如果一个社群有完善的仪式感,周期性的以固定的方式做相同的事情,就可以养成社群成员的参与习惯,让社群成员对社群的活动产生预期。
比如说,当新成员进入社群时,进行一个欢迎仪式,告知他这个社群是干什么的,在这里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你可以获得什么,同时你需要付出什么。这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欢迎仪式,也是新成员对社群仪式感的第一次认知。
当然,这个欢迎仪式还可以更完美一些。比如管理员添加新成员的微信,对他进行更详细的社群介绍,同时了解他的个人情况,并进行分层运营等。
社群里还会有非常多的活动,而如果要提高社群成员的参与感,保持社群的活跃度,就需要把这些活动给“仪式化”。
利用仪式感给社群活动赋能。
那么如何把社群活动仪式化,从而让更多人持续参与活动,提升社群活跃度呢?
1、仪式需要固定,并严格执行。
仪式感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参与,而提高社群成员参与感的最重要一点就是,在仪式开始前,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该期待些什么。
我个人非常喜欢漫威系列电影。漫威电影的风格相对固定,其实我们在看之前都已经知道大概框架,超级英雄完成一次小任务-遇到大挑战-克服困难完成挑战-大结局。我们知道电影的大框架,也知道超级英雄会遇到大的反派挑战,但是具体是什么样的挑战,超级英雄如何克服,有没有人牺牲等等,却是我期待的。
因此,在电影开始前我已经知道自己该期待些什么。因此,在电影开始后我就会全情投入,跟随剧情不断满足自己的期待。
社群活动也是一样,把常规化的活动进行固定,例如固定时间、固定流程、固定模式等等,这样社群成员在活动开始前就已经保持着对活动的期待,大大提升了参与感。而对活动没有期待的人,已经和这个社群不合适了,可以分道扬镳了。
例如我之前操盘的一个社群项目,主要社群成员都是某高端骑行运动爱好者。为了提高活动的仪式感,我把社群的特价抢购活动固定在每周五晚上20点,其余时间大家爱聊天的随便聊(内容合规即可),不爱聊天的可以屏蔽消息。有时候可能一周都没什么消息,但是每周五晚上8点一到,群里立马活跃起来,都在准备抢福利。
这就是利用仪式感给活动赋能,让大家对活动产生期待,提升参与感,提高活跃度。
反之如果随机活动太多,比如今天搞一个讲座,明天发一个红包,则多数成员还没有被培养起期待感,那么即使偶然碰到了、参与了,对活动的感知也会非常浅。
因此,社群组织者要把活动固定化,培养社群成员的期待感、参与感,提升活跃度。
2、设计明确的触发“按钮”
上面说的是要培养期待感,但是期待感不可能一直存在,它无法长时间保持。
因此需要给“期待”设置一个触发“按钮”,当碰到这个“按钮”后,就会产生期待感。
比如,有一部你期待已久的电影即将上映,那么什么时间你的期待感最高呢?肯定是订票之后,对吧。所以订票就是这个触发“按钮”。
触发“按钮”可以是某个事件,也可以是固定时间。比如上面我提到的例子,每周五晚8点,这个时间就是一个触发“按钮”,时间一到大家都知道要抢福利了,很多群员甚至定好每周五的闹钟。
今年过来,很多“垃圾广告”大行其道,比如“XX侣拍,想去哪拍就去哪拍”,再比如X车网的“价格全知道,买车不吃亏”,就是利用高强度重复性的洗脑模式,快速给消费者大脑里安装一个触发“按钮”,这样只要消费者每次一想到这个场景,就能立即联想到广告主。
不信的话,我随便举两个例子。
马上过年了,过年回家你会给长辈买什么呢?
小伙伴一起吃火锅,怕上火你会喝什么呢?
答案我就不说了,大家肯定已经明白了。
很多社群都会有新成员发红包、爆照等活动,本质上也是培养社群的仪式感,而新人加入就是触发群员的“按钮”。
搞社群,你需要为你的社群仪式设计好一个触发“按钮”,这样群员一到了某个时刻,就会条件反射式地进入你的仪式。
现在这个阶段,各大产品纷纷开始做存量,走精细化运营路线。社群运营也是一样,必须摒除之前那种粗狂的运营方式,持续为社群赋能,保持社群的活跃。
2020,祝大家升职加薪赚到钱。